近年来,我区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建设,紧紧围绕“125”产业发展,强化产业集聚,提升传统产业,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我区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显。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我区如何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转型升级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会组织人员先后深入到企业开展专题调研,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详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应对当前危机和下一步转型升级的思考与谋划,收集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区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近几年来,坚持“在城市建设中当龙头,在产业集聚中作支撑,在和谐发展中求稳定”为目标,加快“三大体系”建设,全力构建闽粤赣边生态型经济强区努力在龙岩发挥海西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中走前头,全面实施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带动,转变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做大做强“125”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发展空间明显拓展,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发展活力明显激发,全区经济增长持续提升,综合实力迅速壮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3亿元,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6.5%、15%;三次产业比重为12.7:46.4:40.9;外贸出口总值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7%;实际到资1.1亿美元,同比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9亿元,同比增长27.7%。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6.37亿元,增幅0.2%,地方财政收入9.6亿元,增长23.5%。财政支出10.57亿元,增长40.6%。
2、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我区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精力抓项目、集中力量上项目,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重点引进投资额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生物医药、光伏光电等新兴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主动帮助业主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早建成、早竣工、早投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9年,全区共开发新建项目250个 ,总投资70亿元,利用区外资金34亿元。 成功引进龙岩动漫科技产业园、久远钛合金等5个投资超10亿元项目。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85个重点投资项目完成投资54.4亿元,有28个亿元重大项目建成投产。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1.9亿元,增长31.0%。
3、规模工业稳定增长。我区采取多项措施,转发展,调结构,保增长,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工业经济企稳回升,2009年全区414家规模工业以上企业,比去年同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24.8亿元,比增27.1%;规模工业以上增加值66.5亿元,比增27.5%;全区57家亿元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10家,累计完成产值138.1亿元,比增40.3%,占规模工业产值的61.4%。
4、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我区着力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围绕拉长做粗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加快产业和资源的有效聚集,“125”产业支撑明显,累计完成产值219.8亿元,比增26.8%;建材行业产值60.7亿元,比增33%;机械行业产值43.9亿元,比增37.2%;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41亿元,比增36.8%;能源产业完成产值33.4亿元,比增18%;医药化工行业产值19.1亿元,比增30.8%;矿冶行业产值14.5亿元,比增—20.2%;光伏光电产业完成产值4.1亿元,比增95.7%。 纺织服装行业产值3.0亿元,比增18.2%。
5、品牌战略作用初显。近年来,全区名牌数量实现了较大突破,尤其是2009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经过全区上下长期不懈努力,目前我区已有中国名牌产品2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国家免检产品4件,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8家,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4件,福建名牌产品45件;福建著名商标29件,龙岩市知名商标23件。我区品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工业产值对全区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6、产业集聚进程加快。我区围绕”125“产业,整合资源优势,强力推进产业集聚,使生产要素得到了集约利用,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集聚的层次得到了有效提升。表现在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产业集中,龙工、新龙马、美家龙、卫东、春驰、龙麟、紫金、卓越、天泉、金鑫、瑞华、万腾、丰力、华锐、森宝、标致、嘉丰米业、小洋面粉、豪迪等一大批生产要素集聚程度高的骨干企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领军企业。
7、工业园区发展迅速。我区创新机制,聚集资源,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构建发展平台。至2009年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不断完善水、电、路和通信等配套设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增强配套功能,突击平台拓展,提升发展吸引力,使龙州工业园区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优化招商引资载体、构筑推进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的重要平台。2009年龙州工业园新入园企业62家,累计入园企业311家,新投产企业71家,累计投产企业180家,实现产值105.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47家;在全市八大省级工业园区中率先实现产值破百亿元目标。龙雁工业集中区累计入园企业38家,产值突破10亿元。2009年,园区还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和“海西十佳品牌工业园区”。
8、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我区有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森宝集团、森华实业、泰华实业、国葳食品、嘉丰米业、标致食品饮料公司、狸崖山生态发展公司、绿哈哈生物公司、华龙饲料公司、龙马畜牧饲料公司、中洋日用品公司、天马茗茶公司、闽西好食品公司、渝家仔食品公司、科佳奇迈生物工程公司、家歌食品公司、颐品春农场公司、天然竹业专业合作社、万龙种猪公司、欣兴良种猪扩繁公司、宝泰农牧公司、龙锦生猪专业合作社等22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国名牌农产品1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级绿色商标4件,福建名牌农产品10件,105个农产品获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标志。
二、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经济总量仍然偏小。2009年我区实现生产总值153亿元,同比增长15%,人均GDP3万元,但人均GDP拥有量偏低,发展速度仍需进一步加快。尽管近几年的我区GDP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从而辐射与带动能力有限。经济总量偏小给新罗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经济增长有波动。
2、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我区工业总体上仍然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模式,发展方式并没有实现根本的转变。从科技创新能力来看,在我区工业企业中,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我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核心技术掌握的少,综合竞争力不强。
3、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一是产业整体上层次偏低,产业集中度低,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合作关联度不高,资源利用深度不够,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中高端企业少;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多,低能耗、低污染产品少,有不少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甚至是效益低、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二是以资源型为主、以粗放型加工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劳动力占用多,技术层次低,适应市场能力弱,效益不高,缺乏发展后劲,技术操作要求低的如水泥、农副产品加工业。多数产品消耗能源、原材料高,生产工艺距环境保护的要求差距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产业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等新兴产业和反映现代工业水平产业所占份额很小。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仅有9家,这将直接影响新罗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后劲。
4、第三产层次普遍不高。我区三产发展相对滞后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综合发展能力,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区实行的是“二、三、一”的发展战略,把工业的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使我区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的推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大超过了第三产业。且三产大多数是传统的餐饮、批发零售业等,主要是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而较高层次的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这不仅影响第三产业的做大做强和优化升级,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二产业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有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也制约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
5、融资难问题仍未解。资金问题成为我区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转型发展的最大难题。我区担保体系不健全,缺乏担保风险分散机制,缺乏资金补偿制度。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区多数行业普遍存在经营效益急剧下滑现象,金融借贷资本严重不足,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仍未缓解,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特别是对高耗能行业采取了一些制约其发展的措施,使这些企业在融资方面出现了利息高、贷款条件苛刻等困难局面,私下高息借款、揽蓄集资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资金问题成为困扰企业发展,提升工艺技术,促进转型升级的最大难题。
三、加快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对策与思路。
我们要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区委的要求,结合实际,学习好、领会好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和龙岩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好,切实增强加快福建发展、龙岩老区发展、海西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和殷切期望为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转型升级,重在实现由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由以环境换发展向以环境促发展转变,促进我区工业由大变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以项目推进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工业产业升级,坚持增量推动,以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高端产业、战略产业,提升发展高端制造业,把制造业做高做强,推动新罗制造由以产品为中心向制造与服务并重转型,提升制造服务能力,推进“新罗制造”向“新罗创造”、“新罗服务”转变,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跳出新罗、发展新罗”,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
1、认真学习,把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非公企业家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好广大企业员工学习,扎实推进,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领导带头学,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切实”、“五个着力”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我们要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把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把加快资源转化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增长的有效动力,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着力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现我区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我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我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全面提高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我区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区。
2、更新观念,增强科学发展责任意识。
非公企业家要认真研读,统一思想,牢牢抓住国家支持福建、龙岩老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历史机遇,在强化发展理念上下功夫,围绕海西建设和新罗发展战略目标,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主攻方向和重点内容。转型则发展,不转型则淘汰。企业转得快,地方经济就会上一个台阶;企业转得慢,地方经济必然会受到影响。一是要加强对政策的研究和把握,用好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积极作用。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区重点企业转型发展基金。围绕投资和消费结构,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构建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配套的现代产业集群;选准突破口,努力破解发展瓶颈,引导企业从单纯依靠价格优势、数量优势向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转变,向前端的研发设计以及后端的品牌营销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要加快总量扩张,培育产业集群,要多为民间资本提供合适的投资项目,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引导他们向“125”产业中适宜自身发展的优势产业聚集,在实现量的迅速扩展的同时,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产业群体。三是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按照“在建项目要快、准备建项目要好、储备项目要优”的工作思路,加强项目协调调度,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推动发展,突出大项目的支撑作用,加快策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在我区列入2010年度省重点项目的24个项目中机械8个,建材4个,医药化工3个,物流3个,旅游2个,农副产品加工2个,光电1个,动漫科技1个。四是要强化工业园区定位,完善龙洲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增强龙洲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更好地发挥工业园区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着力打造龙洲工业园区,使其在5年内形成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工业园区,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50-100亿元的工业集中区。加速培育品牌园区,精心设计、谋划,把园区做精、做大、做强,突出园区的主导产业特色,注重引进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主动衔接、延长产业链,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五是要加快龙洲工业园区龙雁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和政策的引导、项目的落户、资源的配置、发展规划的推进,确保项目投资的实际启动,加快园区、基地的建设步伐;六是要抓紧进入园区、基地项目的引进、论证和实施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园区建设资金融资领域和渠道;认真落实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土地、财税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发挥园区、基地的载体作用,促进进入项目和产业的更快更好地发展。七是要采取更多的思路和举措,培植新罗经济新的增长点,以重大项目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重点抓好久远钛合金、铨声机械电子科技园、金鑫纳米粉、春驰、龙麟、岩山华润、紫金旋窑水泥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八是要培育领军企业。做大“125”产业,提升产业对我区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要靠领军企业做大产业,只有领军企业,才能形成集聚、促进延伸促进产业体量做大。我区要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综合经济效益高、年销售收入50—10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收入超10—3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专、精、特、新”优势、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前列、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广大非公企业家要在推进新罗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中当主力、挑重担,培养战略眼光,确立现代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加快推进新罗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主动作为,赢得加快企业发展先机。
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有十分敏锐的洞察力,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要任务是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要以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围绕要素投入结构,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等投入力度,有重点地发展我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光伏光电、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企业信息化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优势行业的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研发、制造、营销、管理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企业要摆脱成本上涨、资金紧张等困难,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型升级。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低成本、低价格的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型发展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必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难持续的有效措施和必要手段,必须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企业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型,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型。我们要在危机中“逆境突围”,抢占新型产业制高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技术含量,推动集约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优势,积极发展符合新罗发展功能定位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要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4、着力创新,提升非公企业竞争力。
加快自主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在着力增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大功夫,由过多依赖物质消耗和大量投资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的战略性转变。非公企业要始终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深化改革,加快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二是要加大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提升与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档次,促进企业从以销售为龙头向研发为龙头转变,加强我区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发展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快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建设各类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交易、服务平台,依托6.18项目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要加快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主导体系,要坚持走自强自立之路,打造企业发展新团队。重点支持卓越新能源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支持森宝创建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卫东、天泉、建设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培育1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传统企业。
5、加强整合,促进企业抱团发展。
加强合作、抱团发展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目前,我区一些行业竞争加剧,市场萎缩,产能过剩,资源匮乏,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加强合作、抱团发展才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抱团发展不是简单地几家企业聚集在一起或产能的叠加,其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产业链的重组、优化和构建。抱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产业链分工、合作的过程,企业通过抱团可以实现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合作程度更深,还可以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优势互补。一是要积极引导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在融资上善于抱团,在投资上善于抱团,在生产上善于抱团、在研发上善于抱团、在营销上更善于抱团,实现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品牌整合,合作共赢,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行业集中度,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二是要以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地区品牌形成品牌经济的互动效应,实现多领域、多方式、多途径的合作联营,围绕品牌响、高增长、高科技、高效益的企业发展,形成一批领军企业,提升我区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全区范围内形成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主导产品企业与配套、延伸企业共享最低的物流、信息等商务成本,从而获得共同发展。四是要注重扶持发展或引入更多的产业配套企业、配套产品、延伸企业、延伸产品,鼓励其与主导产品企业既相互呼应,又相对自成体系,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五是要通过现有的骨干企业和产业比较优势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如华润集团及国际、国内同行业领先企业,拉长延伸产业链,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来实现。六是要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速外引内联,强化战略协作,抱团发展,整合市场行业资源、商家资源、经营资源、团队资源和资本资源,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品牌提升,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链形成,做强做长产业链,加快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发展,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大、品牌响的大产业、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打造新罗工业旗舰,带动我区经济大发展。
6、转型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省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结合新罗实际,加快推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加快传统产业的高新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做大做强机械、建材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能源等重点优势产业,重点支持有利于带动产业集群的改扩建项目,做强整装企业发展部件产业,壮大农用车、装载机等整装企业生产规模,提升成套设备生产能力,促进产业链延伸的关键项目和结构调整的高新项目。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抢占产业技术战略制高点,加快培育形成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100亿元的产业集群;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光伏光电、电子信息、硬质合金、健身器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兴高技术企业进行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育扶持,促进这几大新兴产业的企业快速成长,形成有产业龙头、有企业中坚、有项目孵化的阶梯式推进局面,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一是要构筑具有新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产业创新,推进产业的高端化。⑴推进产业延伸,以现有产业为平台,通过产业链的整合重构,向上下游相关产业延伸;⑵推进产业融合,与现代服务业结合,实现从产品销售为主向解决客户问题为主的商务模式转变; ⑶推进产业转型,通过内部研发储备和对外收购兼并等形式,培育壮大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项目。⑷加快发展“两高两低”(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先进产业,加大研发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使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方向发展。⑸大力推进产业链整合,实行集约发展、转型发展、高端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打造一批海西的重要产业基地。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加强对引资项目的产业选择、技术评估、市场前景预测基础性工作,选择一些技术含量高,既可以优化结构,又可弥补产业发展空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优先发展。产业结构决定能源结构,节能降耗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利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把新罗的制造业引向高科技、低排放的方向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共赢;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从生产工艺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加工深度、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把它们做精、做透、做高、做强,做出特色。要加快企业技术装备的优化升级,加大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力度,提升传统产业的工艺装备水平,从生产工艺上保证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生产,在节地、节水、节电、节能、节材和节约资金、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效益上狠下功夫。引导行业强化节能降耗工作,抓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要以节能项目入手,进一步加大对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一批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的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确保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向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优化整合和配置资源。三是要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要集中力量把服务业做大做优,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力。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在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同时,着重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转变物流发展方式,大幅提高物流方式整体优势、组合效率,争取建设成为中国龙门物流基地。抓住我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会展、设计、产品研发、进出口服务、金融、财务、法律、教育、信息、咨询、中介、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发展资本、技术产权交易、土地流转交易、房地产、人才培训交易、信息等要素市场,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要加快旅游的转型升级,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从注重旅游经济价值转向发挥旅游综合功能,依托新罗资源,开发现代旅游产品,实施资源整合、品牌带动、质量提升、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战略,构建支撑新罗旅游强区的“红色之旅”、“客家之旅”和 “生态之旅”特色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开展区域旅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和加快新罗红色旅游区建设,完善度假、休闲、会展、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新罗旅游的美誉度。五是要合理调整我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耗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是节能降耗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既要做强工业更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双轮驱动”格局,努力实现产业强区。必须改变我区当前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型工业带动的现状,立足节约能源推动经济发展,坚决制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降低高耗能行业及其产品的比例,加大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抓动漫科技产业园、龙门物流园、龙岩“无水港”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结构转变。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发展中不断优化三产内部结构,最终实现“节能型”的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塑我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⑴产业结构更“轻”。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力,以现代服务业加速转型。我区非公企业要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积极推进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依托制造业基础,以信息、研发设计、软件外包、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及社区服务、文化旅游、咨询策划、文化传媒、时尚消费为重点,构筑创意产业链,拓展延伸使其形成规模,培养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⑵优势产业更“强”。围绕我区125产业延伸产业链,鼓励优势资源向机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医药、光电光伏等六大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式发展,打造全国工程机械、环保设备、铸造加工、硬质合金四大基地,打造海西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能源、运输机械、闽台农业机械、健身器材、光伏光电、矿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十大产业基地。共同努力,力争5年内机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产值破百亿。
⑶自主创新更“优”。积极发展知识产权,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品牌与专利、标准化相结合,加强产品研发设计,加大专利申请量,引导企业运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各类创新要素流向优势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⑷重点企业更“壮”。有选择性、针对性地确定了龙工、新龙马、美家龙、卫东、春驰、龙麟、岩山华润、紫金、卓越、天泉、金鑫、瑞华、万腾、丰力、华锐、森宝、森华、标致、嘉丰米业、小洋面粉、豪迪等一批行业带动能力强、规模和实力处于行业前列的工业企业作为全区领军企业加以培育,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加大对这些企业的资金、技术、服务力度,使其加快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年产值达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巨人企业、集团。
7、创新机制,破解发展融资难题。
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破解非公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关键是大胆激活民间资本,探索非公融资公司的组建和运作。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打造我区诚信金融环境,加快建立担保机构,为非公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组建小额信贷公司,组建或壮大担保公司,畅通资产评估、抵押、担保、交易、转让、变现等渠道,创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形式,突破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一是要大力引导和鼓励非公经济人士独立或联合创办新的担保公司,探索非公融资公司和担保公司的组建和运作,各行业商会、基层商会要积极牵头成立担保公司,争取银行授信,为会员提供信贷服务,并积极探索向民间借贷,利用好社会闲散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二是区政府要尽快出台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财政、税收、金融、中介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要落实财政引导资金扶持担保机构;我区冶金矿业同业商会、粮食饲料商会组建担保公司的条件比较成熟,拟于今年年底成立我区行业商会两家担保公司,即由区冶金矿业同业商会组建的龙岩市广源担保有限公司和由区粮食饲料商会组建的龙岩市汇达担保有限公司。建议区政府按照市政府给予市属行业商会组建担保公司的做法,也给予区冶金矿业同业商会、区粮食饲料商会组建的担保公司下拨各壹仟万元的引导资金,扶持其发展。三是引导非公企业借力资本市场走出资金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改变过去企业一味靠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作意识与资本运作水平,做好龙马、金鑫钨业、卫东环保、华锐等企业上市筹备工作,促进我区更多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勇于开拓,促使我区企业更多地走向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区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
8、突出重点,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由重视有形资产向重视无形资产转型,从产品经营向名牌经营转变,创造更多的技术、专利、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从贴牌加工向树立品牌创造名牌转型。一是要围绕提高市场占有率这个重要指标,分行业、分层次、有针对、有重点地推进品牌带动战略实施;二是要按照分层次、按梯次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开展名牌培育工作,到2012年,争取我区5-6家企业以上新创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新创省级名牌产品30件、著名商标30件。三是要制定创建名牌产品的指导性目录向社会公布,并在技改和研发投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提高现有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改善名牌评价工作,确保创名牌健康发展。对已有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企业进行扶持,对潜在的优势产品和企业进行培育,无疑是现阶段我区实施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四是要有重点地选择方向,突出扶持和培育三个重点:⑴突出具有我区优势“125”产业,机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工、服装、纺织、化工、能源、矿冶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等。⑵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企业,花生、茶叶、肉制品深加工等农产品。⑶突出优势品牌的提升,从已有的品牌中筛选出优势品牌,帮助其升级。对扶持和培育的重点对象,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宣传上给予重点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扶持和培育的竞争机制,调动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五是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名牌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培育、发展、提高、宣传、保护、扶持新罗名牌,大幅度提高新罗商标、产品的科技含量、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发展一批具有生产规模大、素质较高竞争力强的生产名牌产品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新罗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课 题 指 导:赵山凤
课 题 负 责:魏泉龙 姜国强
课 题 组 成 员:陈根跃 董千秋 陈瑜兰
执 笔:陈根跃
201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