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参政议政 ->关于提升商会经济品牌推动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 打头阵的研

关于提升商会经济品牌推动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 打头阵的研

时间:[2012-02-25]来源:未知点击:1507

 

 

    最近,国务院通过并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西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如何以新的思路来谋划商会经济的发展,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眼界、更大的气魄、更大的手笔来聚优成势,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商会经济新的跨跃,如何更好地提升商会经济品牌,推动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打头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商会经济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对于提高商会的地位,以及加快同国际经济接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商会经济发展现状。

    依托商会这个平台,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凝聚会员企业的综合实力,共享信息、共闯市场、共同投资、共创品牌、共谋发展的“商会经济”,正蓬勃兴起,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力量。商会经济是商会功能的升级。商会经济这块蛋糕能否做大,取决于商会自身的组织建设。商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趋向成熟的一种标志,其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商会可以承接一些政府做不到、做不好或不便去做的事,能办成许多单个企业想办而难以办成的事,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着引导、协调、自律、服务、代言、监督、维权、整合等方面的特殊作用,近年来,商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令人注目。商会经济的崛起与商会的发展壮大,好比是一对“孪生兄弟”。商会经济要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要把商会组建好、管理好和发展好。

1、我区商会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区商会着力加强组织建设,改善会员结构,壮大会员队伍。目前,全区已组建乡镇(街道)商会19个和南阳村级商会1个,已组建区石场同业商会、区冶金矿业同业商会、区闽西交易城商会、区煤炭同业商会、区汽车维修同业商会等同业商会5个和区深圳商会、区厦门商会、区北京商会、区漳平商会等异地商会4个。共有会员2036人,团体会员35个,企业会员632个,个人会员1369人。会员涉及我区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2、区域性的商会组织得以迅速发展。我区系龙岩市中心城市所在地。近年来,龙岩市组建了机械、水泥、房地产、钢材、汽车、女企业家等6个商会和浙江、湖南、南安等地在我市组建3个异地商会,其企业会员80-90%是新罗区企业。参加市区各种商会的企业占我区企业总数的80%以上,我区各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几乎都加入了市区行业商会。

3、商会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商会经济的主体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造就了商会经济,商会经济又推动我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区民营经济在龙岩经济中的影响力、贡献力越来越大,日益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据统计,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值178.5亿元,增长41.4%,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8.04%。

4、商会经济助推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我区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龙头领军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呈现出旺盛的活力。2008年,全区新增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4家,全区有森宝、三德、龙工桥箱、春驰新丰、金鑫钨业、合丰、西陂机械、文翔矿业、蓝田、龙麟、绿源、成冠纺织、瑞华通用、卓越、标致、联合铸造、卫东环保、紫金、路达、西陂水泥厂、豪迪、天泉、家丰米业、培斜竹制品等亿元以上工业企业47家,总产值97.06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的54.34%。

5、商会经济推动125产业强势发展。近年来,随着商会经济的发展,我区加快推进“125”产业强势发展,2008年我区机械行业产值35.6亿元,比增48.3%;建材行业产值45.7亿元,比增18.3%;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29.9亿元,比增56.8%;煤炭行业产值23.3亿元,比增63.5%;矿冶行业产值17.6亿元,比增37.3%;医药化工行业产值14.6亿元,比增55.6%;电力行业产值5亿元,比增19.9%;纺织服装行业产值2.5亿元,比增30.4%。

6、商会经济推进我区品牌战略实施。近年来,各级商会着力引导民企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行业品牌企业的龙头带动效应,培育一大批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借助名牌优势,市场优势不断扩张,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品牌地位,增强产品的竞争实力。①中国名牌产品1个;②中国驰名商标2个;③国家免检产品5个;④省名牌产品30个:⑤省著名商标24个;⑥市知名商标33个。

7、商会经济成为招商引资重要载体。商会经济异军突起,将商会组织推到了本地与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前台,各商会充分发挥引导服务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参与“6·18”、“9·8”、“11·18”等经贸、投资洽谈活动,吸引民间资本到本地投资兴业,各商会利用联系商界的优势,运用乡情、亲情、友情、商情的资源,以商引资、以商招商,不少项目是在商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引进,使商会成为招商引资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基层商会近5年来先后引进企业400多家,资金近20亿元。

8、商会在光彩事业活动中作用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各商会及其会员企业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抗洪赈灾、慈善事业等方面捐款达1.2亿元,其中四川地震捐款1500多万元,助学捐资1200多万元,龙工董事局主席李新炎先生以个人名义捐资3千万元,成立了“龙岩市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大豪、春驰、龙麟、环闽、西陂水泥公司、紫金、中元、文翔矿业、威的、星辉、森宝、标致、金湖电站、永兴房地产公司、新特、恒亿等企业捐赠慈善基金会等共计人民币6000多万元。

二、商会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商会经济认识不深。目前多数群众和有一些部门对商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不深,认为商会可有可无。不了解发展商会经济对地方经济会带来何种影响,对商会功能理解还不深,探索商会功能的新路子新办法还缺少深度、力度。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涉及有关民营经济政策出台、重大决策,忽视行业商会的意见和建议。

2. 商会机制不够完善。存在机关型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作风,接受有关部门安排的事务性工作和会议过多。虽然大多数的商会有召开不同形式的月度或季度会员会议,但会员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比较单一,商会与商会的沟通交流的机制不健全,缺乏收集、整理、发布商会经济信息的功能,帮助会员企业反映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渠道不宽。

3. 商会经济实力不强。我区商会经济发展起步晚,目前,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商会,但行业商会发展才刚刚起步,商会经济总量偏小,会员们企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地区相比,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联盟发育不全,产业组织松散,绩效相对较低,无论在经营理念、规模、品牌、质态上,还是人员素质、组织化程度、经营环境上等都存在不少差距。

4. 商会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商会在有关经济、技术、法律、咨询、维权、融资等方面的服务职能还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参与经济发展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在促进民企快速发展,团结、联谊海内外工商界社团、商会等方面,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还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二是商会参与社会活动力量不大,缺乏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行业商会的话语权还不大,商会在帮助会员企业联系政府、企业、市场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还不够。

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区多数民企创新能力不强,直接导致产业竞争力后劲不足、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目前,全区70%的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生产,只有规模上的相对优势,没有技术上的优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附加值不高。一些被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业,事实上主要占据的也只是产业链的中低端部分,缺乏自主知识品牌成为困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难题。

6.支柱产业层次不高。我区多数民营企业仍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企业素质和人员素质亟待提高,较好的企业相对集中在机械、水泥、煤炭、冶金矿山、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以产品同质性为基础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市场过度竞争。

7.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我区服务业比重偏低、工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比重偏大,多数民营企业习惯于拼人力、拼消耗,仍沿用劳动密集程度高、科技含量低的工业化发展老路,短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占民营经济的整体比重还不够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效应还不够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很滞后。

8.环境资源压力沉重。目前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效应增大,受金融危机影响,能源、原材料大幅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少,《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再加上环保投入和安全生产保证金等,成本增大,负担更加沉重。我区民营企业中集约型发展的理念尚未形成,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三、提升商会经济品牌对策和措施。

商会经济是衡量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提升商会经济品牌是我区加快发展新优势,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开放水平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主动作为,提升商会经济品牌,主要在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上下功夫,要从提升民营经济总量、地位、竞争力出发,注重准确定位,着力引导,搭建平台,破解要素制约,创新发展模式,建立有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推进我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当前,要致力八个方面落实力度,持续凸显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打头阵的作用,以打头阵的勇气、打头阵的激情、打头阵的气势、完成打头阵的使命。

1、提升商会经济品牌,必须要有一个准确定位。区商会要围绕《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坚持“准确定位、主动融入,整合优势、合理布局、外延拓展、内涵深化、互动联动、统筹协调”的基本格局,进一步强化我区位于全市中心城市重心辐射作用和 商会工作龙头示范作用,从做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思想工作、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加快行业商会建设、健全商会工作机制、建立参政议政队伍、开展职称评审等方面着手,促进区商会工作有序高效、协调发展。

2、提升商会经济品牌,必须实施二大带动战略。

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升商会经济实力。通过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消费推动、商会联动,实施跃升发展,推动商会经济发展,带动全区经济发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实施,离不开对新政策的把握和研究。注重把新的投资引导到产品换代、技术更新、规模提升上。引导产业项目策划向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污染低、效益高的方向提升。围绕我区125产业,以企业为主导,以利益为纽带,引导各类民企积极参与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吸收商会会员资金参与龙门物流园区建设;加强民企重点项目指导、协调、跟踪、服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

⑵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商会经济活力。我区要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离不开品牌支撑,同样,商会经济要加快发展,也离不开品牌支撑。在培育更多知名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品牌企业的同时,加强对产业集聚的引导和支持,合理规划产业基地布局,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推进产业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实现品牌集群式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把行业内主导品牌产品、品牌企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指导民企制定品牌带动规划,重视全面质量体系认证、商标注册、著名商标、名牌产品认定等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品品牌和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3、提升商会经济品牌,必须破解三大要素制约。

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显著改善,但在思想观念、体制、政策法规、生产要素的获取、竞争环境等多方面还存在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努力加以解决。

⑴破解用地难问题,拓展民企发展空间。科学制定工业园区用地规划,鼓励、引导民企加快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建设,缓解用地紧张状况。引导民企入园,根据企业发展规模、投资强度、前景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合理确定民企用地需求量,避免少数企业盲目征用和圈地现象。对符合条件的民企要予以适当倾斜,加快用地和办证进度。

⑵破解融资难问题,促进民企发展壮大。在积极组织民企与银行项目合作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提高会员企业的信用等级,以民企的诚信经营赢得银行的信任,引入新的融资方式、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以新的角度和方法解决融资问题。探索民营融资公司的组建和运作,各商会要积极牵头成立担保公司,为会员提供信贷服务,并积极探索向民间借贷,利用好社会闲散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⑶破解用工难问题,化解人力资源短缺。引导民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让更多的高级人才服务我区商会经济发展。加快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组织民企参加各种招聘会,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龙岩华侨职业中专等培养基地,加快技工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熟练技工队伍。要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4、提升商会经济品牌,必须采取四大有力措施。

⑴加大宣传,创新创业增信心。引导民企增强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以低劳动成本为基本竞争手段的发展模式,走品牌化、技术化的发展道路,立足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上下功夫,创新发展,“走出去”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保持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再发展,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双赢。

⑵加强服务,提高服务针对性。区商会要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大力开展科技服务、管理服务、商贸服务、金融服务、产业政策服务。探索维权工作的新方法,切实维护民企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要以防范和化解民企风险为重点,提高危机处置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⑶减轻负担,助推企业再发展。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负担:严禁向企业摊派索要赞助和无偿占用企业人力财物;减少各类不必要的会议、培训、学术研讨、技术考核、检查评比;减少各种同类型的协会组织,减少企业多头缴纳的会费。

⑷努力降本,做到开源又节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当下,降低成本,开源节流是企业度过难关,保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生产计划管理,降低能耗,控制物耗,强化内部管理手段,减少不必要的员工费用开支的经验值得借鉴。

5、提升商会经济品牌,必须创新五大发展模式。

民营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一定要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引导我区民营经济实现规模式发展、集约式发展、集群式发展、创新式发展、开放式发展。

⑴引导民营经济规模式发展。规模式发展有利于民营经济壮大规模,产业形成规模,提高商会经济总量。只有民企规模数多,总量壮大了,商会经济才有发展。要拓展发展领域,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建设,着力发展我区125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商贸、物流、会展、信息、咨询、金融、文化、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引导民企通过注资,加大技改,扩大规模,形成一批领军企业。龙工加紧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亚洲最大的精密铸锻项目,力争实现年产值破100亿元;加快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实行强强联合,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支持森宝、春驰、龙麟、三德、金鑫、龙马、卓越等一批民营骨干企业,促其年销售收入尽快过10-30亿元,使之成为引领带动我区规模发展的旗舰型企业。

⑵引导民营经济集约式发展。集约式发展有利于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提高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加快经济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决不能削弱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民企正确处理追求内部收益和合理负担外部成本的关系,加快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坚持走消耗低、效益好、污染少的科学发展路子。在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的同时,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市场准入门槛,关闭一批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避免新上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高起点发提民营经济。要引导民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优化资源配置,集约利用各类生产要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⑶引导民营经济集群式发展。集群式发展是产业形成规模、聚集资源、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手段。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引导民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鼓励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环保设备、汽车配件、光伏光电、硬质合金等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集群式发展,使我区工业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等各方面更趋合理,更符合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围绕大企业和优势产业延伸配套服务,加强配套能力建设,进入大企业产业链,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引导民企向产业集聚,龙洲工业园区、龙雁工业集中区聚集,推动全区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式发展。全力打造一批在海西乃至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打造全国工程机械、环保设备、铸造加工、硬质合金四大基地,打造海西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能源、运输机械、闽台农业机械、健身器材、光伏光电、矿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十大产业基地。

⑷引导民营经济创新式发展。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民营经济只有坚定不移地以创新为动力,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引导民企从创业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加快推进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内联外合、资本经营、组织结构创新等方面走出新路,增强内在活力。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市支持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引导民企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龙工、卓越正积极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前期工作,森宝、卓越、卫东、天泉等企业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冠、龙马、华锐等创建省级技术中心;积极引进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运转灵活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⑸引导民营经济开放式发展。开放式发展是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壮大商会经济的有效途径。引导民企准确把握当前对外开放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把自身的发展放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坐标中去定位,用开放的思维、国际的视野,借助“外力”做大做强。提升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层次,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促进民企引进来、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组合生产要素,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民企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一方面要切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在境外设立营销网点,积极开展境外工程承包、投资办厂、建立研发机构以及到资源富集地投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度和竞争力。

6、提升商会经济品牌,必须建立六大有效机制。

⑴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区委、区政府的相关文件直接、及时下发行业商会,传达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重大政策精神和重要工作情况。针对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组织召开行业商会座谈会,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发展动态、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商会重点工作等,组织协会报送有关信息和报告,建立顺畅的信息传送渠道,商会上报的行业发展重大信息要及时报市区政府。

⑵建立合作联动机制。指导支持商会建立和完善统计分析、研究、协调等基础性工作体系,加强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组织行业商会开展课题研究,积极采纳相关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制定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等提供有力支撑;指导商会合作建立行业自主创新平台,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

⑶建立征询对话机制。定期组织有关部门与行业商会之间联络、协调、沟通、反馈、每季度举行一次,便于政府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企业的呼声,切实了解产业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便于企业了解政策导向,园区政策、个私政策、工贸企业政策,有利于帮助协调解决并及时作出产业导向调整。

⑷建立监督指导机制。指导商会制定完善行规行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抑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对违规会员进行处罚,树立商会权威,规范会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监督指导行业和会员企业执行社会保险各项标准和制度,引导商会代表会员企业与职工签订集体劳动合同。

⑸建立委托授权机制。鉴于行业商会在推动行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已具备承接政府有关职能的条件,建议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动放权,积极探索把行规行约制定,资质认定、执业资格及等级评定等方面职能依法赋予商会;委托商会参与行业调查、统计、规划、培训、考核和重大投资、改造、开发项目可行性的前期论证,并建立相应的购买服务制度;授权商会组织开展评优评奖、出具产品原产地证明等活动。

⑹建立发布政策机制。区政府定期向行业商会发布产业指导意见,行业商会再向企业转达培育产业、允许产业及限制产业的分类目录,并向政府反馈行业企业执行情况,促进企业投资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增强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行业商会和政府在工作上的良性互动。

7、提升商会经济品牌,必须强化七大着力引导。

⑴着力引导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企业家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政治诉求,支持企业家参与各种合法社会团体、行业商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表达和聚合其成员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通过这些组织反映意见和要求,高度重视和支持这些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政治诉求表达机制、整合机制和实现机制。重视做好非公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适当增加商会负责人、会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不断拓宽他们政治参与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会员推举一批有层次、威信高、能力强、热心商会工作的业内企业带头人及商会业务骨干,使商会理事会更好地发挥凝聚会员、统筹事务、协调工作的作用。

⑵着力引导推进自主创新。引导民企运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各类创新要素流向民企,引导民企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投入力度,在龙工、卫东、华锐、卓越等行业龙头进行创新型企业试点,使其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能力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创新型企业。引导民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建设各类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培育1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传统企业。

⑶着力引导加快转型升级。引导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以原来的产业体系为基础和依托,通过不断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和创新来培育新兴产业,用海西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走前头、打头阵的意识和战略眼光物色好新项目,培植一大批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项目,推进我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推动高污染、高耗能、低层次企业转移,加快发展医药、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光伏光电、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建材、煤炭、冶金、化工传统产业,实现我区产业转型升级。

⑷着力引导加强文化建设。引导企业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来实现“塑造企业形象,培育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素质”的目的;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塑造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打造卓越的企业品牌;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统一员工思想,凝聚企业力量,规范企业行为,推动企业发展。

⑸着力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家要善于掌握现代企业资本运营的渠道、手段及方法,加强合作、抱团发展、强强联手,整合人才、技术、产业、品牌、资源、资本等战略资源,联合重组,结盟打造资本大船,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资产规模大、品牌信誉好、融资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大企业集团。根据各企业资金运行、产业类别、产业关联等情况,进行有效整合,促成会员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投资合作、研发合作、上中下游产业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提升。

⑹着力引导企业上市融资。引导民企借力资本市场走出资金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改变过去企业一味靠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作意识与资本运作水平,做好龙马、金鑫钨业、卫东环保、华锐等企业上市筹备工作,促进我区更多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勇于开拓,促使我区企业更多地走向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区产业升级。

⑺着力推进企业品牌发展。引导民企开展科技攻关研究、产品开发,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提高我区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积极引导以名牌企业为龙头,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租赁、股份等多种形式组建名牌集团,加速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扩张,不断提升品牌的规模优势,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实现品牌扩张,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力争更多的品牌成为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不断提高我区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8、提升商会经济品牌,必须搭建八大重要平台。

⑴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办好《新罗商会》,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社会经济发展动态、会务动态、人才、技术等信息,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把握政策最新动态;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我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创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大力宣传非公经济人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⑵搭建沟通联系平台。一是利用自身优势,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资源整合和工作统筹,为企业提供规范化、便捷化的服务;二是认真组织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对话活动,主动与他们沟通协调;三是及时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组织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投入到党和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上来;四是积极争取区领导到民营企业调研视察,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⑶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要不断探索拓展民企融资的服务平台。为民企提供金融支持。积极开展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组建行业性融资担保公司,整合企业资金,广泛开展为会员融资担保服务,搭建转贷基金平台,引导企业之间互帮互助、抱团取暖;用好用活金融政策,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会员企业成立投资、典当、咨询、担保等与金融相关的公司,以激活民间资本,增强投资活力。

⑷搭建教育培训平台。通过举办多层次的培训、知识讲座等,帮助企业家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一是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党和政府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二是加强企业家的学习培训,围绕政治、经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吸收新的管理理念;三是认真做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⑸搭建维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的法律顾问作用,为会员及会员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一是要承接会员企业的个案维权,商会要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话,积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二是调节好劳资关系,引导会员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助政府调整劳资纠纷案件,维护劳资双方的利益,确保劳资双赢。三是制定出行规行约,协同政府执法部门对违规违约的企业实行制裁,避免贸易争端。

⑹搭建拓展市场平台。一是引导行业商会、基层商会不断加强与省内外、港澳台以及国外工商社团的联系,发挥民间外交作用,为企业开辟获取国内外技术和资金的各种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服务;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览会、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帮助会员企业获取市场经济信息,拓展贸易市场。

⑺搭建参政议政平台。深入调查研究、倾听非公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积极建言献策,注重发挥三个方面作用:发挥工商界别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主体作用,发挥区行业商会或协会参政议政的基础作用,发挥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参政议政的合力作用。

⑻搭建项目人才平台。积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大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力度,培育引进创新型人才,申报民营企业科技项目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抓好民营企业质量管理,举办民营企业招聘会,开展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工作,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促进民营企业人才快速成长。

                                       

                    课  题  指  导:林  伟  

                    课  题  负  责:魏泉龙   姜国强

                    课 题 组 成 员:陈根跃   董千秋  陈瑜兰

                    执          笔:陈根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