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现代化大生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具有经营管理活、技术创新多、改革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海西”建设的持续加速,我区中小企业狠抓机遇,全力拼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市场活力、增加就业机会、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为实现“一核、两翼、三大经济体”奋斗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我区中小企业依托独特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资源优势,乘风直上,行业分布广,发展比较快。根据走访市工商局新罗分局、区统计局、龙州工业园区等经济相关单位,结合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归纳概括我区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经济总量稳定增长。据了解,目前我区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态势趋向平稳,市场竞争活力逐年增强,稳定社会作用日显重要,已渐渐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截止2011年底,全区中小企业1678个,比增15.17%;从业人员数103179人,比增19.15%;总产值474. 7亿元,比增34.5%。其中500万元以下企业1195个,产值26.83亿元,与2010年比略有下降;500万-1000万以下企业51个,产值2.41亿元,比增2. 8%;1000万-5000万元以下企业176个,产值45.7亿元,比增56. 4%;5000万元-1亿元以下企业147个,产值103.7亿元,比增66. 9%;1亿元以上企业109个,产值296.06亿,比增39. 8%。
2、规模企业不断壮大。我区中小企业经过多年持续运行,加大投资力度,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天泉药业、万腾车桥、闽西丰力、山力工程液压、高创机械、龙圣重工、力浩新能源、华港饲料、龙马饲料、闽雄生物、卫东环保、时兴钢铁、友顺钢铁、成冠化纤、小洋面粉厂、渝家仔食品、精博家电、小娘坑矿业、鑫港混凝土、新特贸易等一大批规模以上的工贸企业正在形成。2011年全区规模企业数达483个,总产值447.87亿元,比增44.5%。其中建材65个,产值98.1亿元,比增44.1%;机械100个,产值96.9亿元,比增55.4%;农副产品加工93个,产值88.76亿元,比增40.7%;能源75个,产值49.52亿元,比增24.1%;医药化工53个,产值41.68亿元,比增55.71%;矿冶企业29个,产值36.9亿元,比增38.2%;光伏产业14个,产值10.5亿元,比增76.5%。
3、品牌作用日益明显。我区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摸爬滚打中深刻感受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法宝,品牌意识逐渐增强,着力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一大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较强竞争实力、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积极发挥品牌效应,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成为各自行业内的“领头羊”,春驰、龙麟、卓越、森华、金鑫、豪迪、瑞华通用、小娘坑矿业等一批企业迅速崛起,发展壮大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至2011年底,全区中小企业共有龙工挖掘机等名牌产品2个,福建标致食品饮料公司的“标致及图”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万腾车桥、渝家仔食品等省名牌产品35个,龙岩闽西好食品公司的“闽西好及图”、嘉丰米业公司的“家丰及图”等省著名商标45个,龙岩小洋面粉厂的“俊发”、日平工贸公司的“日平及图”等市知名商标 44 个。龙岩沉缸酒业公司的“沉缸酒”获福建老字号。
4、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区天泉、豪迪、精博、华锐、海德馨、闽雄等一批企业重视人才、技术、知识等要素投入,积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大投资,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以自主创新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些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6.18”项交会等平台,加强科研院校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区中小企业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同时我区中小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专利授权347件,共获国家、省、市科技项目43项扶持资金1313万元。
5、重点产业领先发展。目前,我区中小企业正在向集约型、效益型、科技型方向发展,规模化经营趋势日益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大幅提高,涌现出力浩、龙能、小洋面粉、友顺、标致、精博、嘉丰米业、天泉药业等一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成为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的榜样,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推动重点产业抢占市场制高点。2011年,我区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细化专业分工,建材、机械、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医药化工、矿冶等6大优势产业得到了加速发展,规模企业达415家,占全区规模企业的85.9%,总产值411.87亿元,占全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91.9%。
6、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我区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已逐渐发展为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企业。如卓越新能源、豪迪化工、龙能粉灰煤、卫东环保、标致矿泉水、新丰水泥、海德馨汽车等一批企业努力建立科学、顺畅的组织架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一套高效运转、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改变家族式管理,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通过“合资、改制、并购、连锁”等经营模式,逐渐摆脱“规模偏小、资金短缺、管理薄弱”的困境,迅速转变为制度完善、经营规范、决策科学的先行企业。
7、经营领域持续拓宽。 近年来,随着龙岩“项目发展年”、“项目建设年”的持续实施,龙岩中心城市得到不断扩大,集聚中心城市的服务、集散、创新、文化和枢纽五大功能为我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第三产业的市场大舞台,进一步拓宽了经营领域,丰富了服务内容。海西龙门物流园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初具规模,世纪天成大厦、莲东市场等商场建设全面启用,动漫科技产业园、龙岩“陆地港”、金弘达汽车综合体、建材综合体、农产品交易中心、钢铁物流等一大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推动我区商贸、旅游、房地产、装潢、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三产规模总量迅速扩张,2011年全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达108.5亿元,三产比重为8.4:51.4:40.2。
二、我区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中小企业虽然已成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具有重要推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出现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小、经营压力大、融资困难和税费偏重等问题仍很突出,企业经营发展面临诸多的新挑战。
1、经营方式比较粗放。我区中小企业存在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且低水平重复的多,高科技含量的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资源消耗型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文化程度不高,在企业壮大发展中,靠的是抓住了市场的机遇,他们缺少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管理办法;一些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缺乏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随意性很大,规范性不足,并且管理手段原始,决策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可行的员工激励机制等。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和技术水平有限,技术装备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大多选择门槛较低的行业,其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依靠产品模仿或停留在成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上,无法根据市场的状况和消费者需求开发新产品,导致企业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少、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样式陈旧,缺少市场核心竞争力。
3、企业高端人才缺乏。我区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高薪金、高福利、发展空间以及社会地位等需求。一是缺乏重金奖励、晋级升职等有效机制,吸引不到企业高端的管理、技术、销售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据调查全区中小企业获得各类技术职称人才占不到2%;二是部分中小企业对人才问题不够重视,在用人方面存在着弊端,只重用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老乡,不尊重人才以至浪费人才,造成人才流失;三是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竞争技术人才问题比较突出,相互“挖墙角”的现象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率在15%左右,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四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区能源化工、生物制药、光伏产业、电子产品等高层次人才匮乏,车工、铣工、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短缺。
4、整体实力有待加强。我区中小企业起点比较低,大多是资源型工业,依赖消耗资源来实现,企业的产品关联度较低,多为初级产品;发展领域不宽,主要局限于传统产业,集中在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传统制造业、商贸、建筑和房地产业,批发零售,餐饮和休闲娱乐、物流等领域,进入通信、金融、光伏等行业的企业较少。另外,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一旦遭遇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极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前进步伐受阻。
5、企业文化建设薄弱。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百年老店、百年企业长寿的秘诀。我区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很少把企业当成是实现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个性鲜明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的企业精神;少数企业拖欠员工工资,存在不诚信的行为,影响企业形象;有些中小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少,即使有也只是企业内部短暂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
6、发展战略目标不明。在我区中小企业发展之中,有很多企业没有企业发展战略,有的只是简单的阶段性的目标,而且主要是生产指标;有些企业对发展战略的概念很模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企业对发展战略的概念相对清楚一些,对战略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纸上和挂在嘴上,没有分步实施,变成“空中楼阁”,迷失了航行方向,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
7、土地融资要素制约。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加快了发展步伐。由于用地指标限制,报批程序缓慢,多数中小企业项目难以成为政府扶持的重点项目,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当中的主要瓶颈。另外,较多的中小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较少,获取抵押和信用贷款有限,只能通过互保、联保方式融资,今年受金融调控政策影响,银行抽贷、压贷事件时有发生,加上银行贷款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较大,中小企业只好被动承受较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大;部分企业参与互保联保受连坐,深陷互保困局,波及资金链,滞留了企业快速发展势头。
三、加快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区中小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清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勇于担当,沉着应对,应奏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音,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产品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二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三是从资源浪费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突出传统产业品牌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亦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经济。
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我区中小企业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推动企业健康成长。一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自身经营管理,废除“家族式”管理模式,转变经营机制;二是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精打细算,降低成本,节支增效,对财务报表分析透彻,充分发挥财务大管家作用;三是认真学习当今的融资新知识,了解多种融资渠道,积极开拓商品融资、资产证券化、租赁融资等不同的融资方式,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四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作,运用兼并、联合、参股、转股、收购等手段,促进中小企业与优势企业、大型企业的合作,弥补自身的资金缺陷和产品单一劣势,实现多方共赢。
2、创建人才发展平台。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我区中小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技术、销售人才留住问题。一是建立公平的用人机制,认真挖掘企业内部人才,在市场竞争力中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胆使用,推向重要岗位,同时加大投资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舒心怡人;二是建立人才的引进机制,面向社会,破格录用,高薪待遇引进一批专家型、技术性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三是建立人才的培训机制,企业内部设立技术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的技术和管理等综合素质;四是建立人才的激励机制,针对突出贡献者给予适量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晋升职位、重奖等,留住高水平专业人才,构筑“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的人才发展新平台。
3、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应从资金投入和物质要素带动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一是严格执行生产许可、经营许可、强制认证等准入管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积极开发企业核心技术,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安全生产与经营条件等;二是加快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优势产业、规模工业、龙头企业,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品更新换代为宗旨,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拓展产品领域,促进一批科技型重点企业的迅速崛起;三是实施产、研、学合作战略,努力搭建我区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创新科技成果对接,破解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四是着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努力推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重点在扩张先进产能上下功夫,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核心要素,增强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内部管理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4、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层次。其中,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在最重要的经营领域对企业使命的具体化,表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引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措施贴近实际、顺应趋势、新颖独特、灵活机动,紧密结合自身的特点、规模的大小、资本的多少、发展的前景、产业的调整等诸多因素制定出自己的战略目标,选择适应的企业发展机制,明确企业发展方向,长期、中期、短期奋斗目标清晰,制定活力四射的生产经营措施,并狠抓落实,推动企业百年长青。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创新作用。一是中小企业要向企业先进典型学习,树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在继承传统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以质量和诚信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创企业质量信用管理新局面;二是健全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企业核心精神、形象标识、品牌等文化传播要素齐全,保持宣传刊物、网站等传播渠道畅通;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经费逐年增加,加大企业文体场馆与设施建设,提供安全、环保、舒适的工作环境;四是引领企业依法经营,安全生产,重合同,守信用,善待员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创建和谐企业。
6、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的萎缩、市场的低迷直接困扰着我区中小企业。想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一是中小企业业主应积极转变企业经营思想,树立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与现代企业接轨;二是中小企业要增强管理创新能力,加强企业财务、安全、节能、环保、用工等管理,适时调整企业管理方式、经营手段,有效地抵住市场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中小企业可以尝试内部融资、并购融资、租赁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方式,不断扩大自有资本,壮大企业规模,从而获取应得经济效益;四是中小企业要加强合作,在产业、产品、资本、项目等方面开展战略伙伴合作,加快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品牌整合,实现抱团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赢,共同探索发展之路。
7、统筹安排发展用地。土地是项目发展之母,我区要加强土地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等,充分发挥土地这个聚集项目、聚集财富的重要平台作用,加速中小企业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强化项目发展用地保障,认真甄别企业用地指标,对产品质量佳、销售辐射广、发展前景好的机械、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新材料、能源环保、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等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优先安排计划,尽量满足企业的用地需求,从而推动我区中小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另外,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关心服务企业发展,要科学分析,正确把握,积极研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提振信心,稳健经营,提高盈利水平和发展后劲,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设立扶持我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占财政年收入的2-3%,突出资金使用重点,向中小企业倾斜,用于资格认定、品牌申报、晋升等级、员工培训等财政补助,扶持企业发展;二是统筹建设好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健全服务规范、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政策咨询、创业创新、知识产权、投资融资、管理诊断、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指导、信息化服务等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质优价惠的服务;三是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减免征收中小企业企业所得税;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纳入现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逐步解决服务业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继续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从今年起至2014年底三年内对中小企业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引导中小企业采取抱团方式“走出去”,培育商贸企业集聚区,发展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五是支持中小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商业保理、典当等多种方式融资,鼓励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拓宽融资渠道;六是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出台我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力度,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重点提高中小企业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鼓励担保机构提高中小企业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收费,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风气的净化者、社会道德的传播者、企业价值的实践者。
课题组 区工商联 区经贸局
执 笔 董千秋 陈根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