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是“十二五”规划的中期之年,也是我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对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说,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过重,整个行业产能过剩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此外,外需不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房地产调控政策等问题依然影响和困扰企业的发展。在内外交困中,民营企业必须寻求大的突破与转型,民营企业不转不行,不大转不行,不早转也不行。
一、我区企业情况:
当前我区一些民营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突出表现为“两难”,即融资难和盈利难,“两难”的外因是“两高”,即成本高和税费高,内因是“两低”,即产品附加值低和技术含量低。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中,民营中小企业长期依赖的传统低工资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是我区民营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不转型升级无法化解高成本压力。从成本投入来看,原材料价格频繁波动的现象将会长期存在,节能减排的压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工资成本上升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等所带来的成本提高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以牺牲环境和劳动者福利获得低成本投资和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装备水平低的中小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廉价环境成本取得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只有转型升级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才能够消化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
二是不转型升级无法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我区一些存在严重发展困难的中小企业主要问题还是缺乏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产业低端,以传统的制造、低端的设计、虚弱的品牌、巨大的代价、微薄的利润为主的产业形态已不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当前中小企业的转型是生存倒逼之下的转型。转型发展已经关系到企业生死和地区经济转型。只有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中小企业真正摆脱困境,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是对我区从事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的民营企业来讲,经济原始积累阶段但缺乏现代公司运作知识的企业家来讲,创新精神至关重要。要想转型必须具备各种基本条件: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模式、新的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的思想都需发生实质性变化。未来民营企业要从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变,由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产业端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由传统运营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带动转变,充分整合各种生产要素,走转型升级之路。
二、促进我区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建议
(一)、在促进我区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各相关部门,一是要提升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认识。解放思想,转变思维,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提升企业家对转型升级的认识,树立在企业转型升级中求发展的理念。二是要抓住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要苦练内功,加强科技创新,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技术、管理、组织结构、工艺的变革上。加强品牌建设,探索行业内和跨行业联合重组,通过并购联合等方式开拓省内外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管理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现代营销理念,拓展国内外市场。三是完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和规范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引进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切实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企业给予支持。设立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四是要强化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建立区域服务中心,将企业需要获得的担保、信贷、信息、研发、劳务、政府服务等打包成立一体化的服务空间。委托相关权威咨询机构做行业预警分析,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信息、行业动态,引导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统计体系,以便准确把握中小企业发展的运行状况。为创新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充分挖掘沉淀在政府机关、学校内的人才,对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尤其是能够带来新项目的人才,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选择、鼓励科技人员到企业,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改造。五是要优化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新政策出台时相关部门组织专门的培训,帮助企业挖掘政策潜在利益及发展空间。责成相关部门对政策落实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对再投资退税等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向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支柱行业、高科技企业及高附加值的企业倾斜,向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中小企业倾斜。全面清理和整顿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在企业转型升级中指导企业
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股份化转型升级之路。
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还仍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要实现其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就要打破家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以资本为纽带,动员、吸纳与集中分散的社会资本,组成规模巨大、具有产业龙头性质的股份企业或企业集团,集中力量办大事,应对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严峻挑战。通过股份化改造,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鼓励民营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产权制度与管理机制创新,明确和分散风险,使企业股东成为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防范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由于企业治理与制度缺陷所带来的风险,实现从家族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以强化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为重点,通过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手段,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整合产业链,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品牌、特色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和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合资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多样化;三是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扩大国际化生存与发展空间,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以控股、参股、合作或代理等多种方式,吸纳和整合全球资源,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有实力、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实现规模和市场的有效扩张,加快提升自身实力,培育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名牌,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二,提升企业内生价值,走科学管理转型升级之路。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依靠原有的追求规模扩张、资源浪费严重、成本居高不下的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其主攻方向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经验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把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是企业优化业务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内部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经营风险,有助于实现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的升级;二是由家族式管理转为专家团队型管理。企业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进一批民营企业发展紧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及高素质管理人才团队,形成一支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理念、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团队;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质量、品牌、安全、财务、营销等为重点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推动企业从传统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型、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跨越。
第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走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之路。
一是聚集分散的社会资本,投资具有高成长性的未上市高新科技产业化及关联产业的企业,适应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要求,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从资本市场融资;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民营科技成果转化。以自主创新重大项目为纽带,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产业化,带动企业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第四,创造企业协同聚集效益,走合作联盟转型升级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化,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越来越复杂,未来需要以市场为纽带,企业进行多种合作,推进产业集群的发育、发展,实现产业协同效益。发展企业合作联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共同开发技术、协调上下游产品供应、共享市场信息、“抱团增信”等合作方式建立各类企业之间合作联盟,降低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共享市场信息、分担了研究开发成本和风险、实现了技术转移以及获得,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资产独立的联盟体系;开辟国际发展空间。在国际竞争与合作日趋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要适应“单兵作战向抱团共赢”的国际战略转型的要求,在大中小企业之间、民营与央企之间、民营与国际企业之间,采取多种合资合作方式,在海外联合投资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联合研发机构、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国际联合研发重大项目,开拓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国际市场,利用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参与全球生产、采购,建立国际产业价值链,使企业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国际投资合作中赢得国际竞争优势与扩大发展空间。